高校艺术实践基地建设探讨 【摘要】高校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首要目标。声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因此,各高校应建立高校艺术实践基地,组织多形式声乐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其中,促进校园文化的不断进展。 【关键词】声乐教育;艺术实践基地;校园文化 “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首要目标。“立德树人”就是要培育德行为上、能力为先、各方面综合进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在育人培育时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进展。然而,在一些高校中,特别是职业院校,存在较为突出的“重能力、轻素养”的问题。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看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无论是教学还是实践,都本着“专业第一”的原则进行。高校的艺术教育存在专任老师不足、课程开设不合理、学生艺术实践不充分等诸多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不利的影响。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培育全面进展的新一代“大国工匠”,高校必须重视艺术教育的开展和落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声乐教育是以歌曲演唱为基础的艺术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培育发掘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于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大学生音乐会,作为声乐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最有效的进行校园艺术实践的方式。其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基础上,还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进校园的文化活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成为校园文化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重要途径。 一、声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中的作用 (一)声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声乐教育,就是通过声音传递美、表达美,在直观上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在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补充和促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声乐演唱,为学生的审美提供了良好的素材,音乐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音乐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合适的表演形式,老师通过展示、分析、表现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了解音乐,提高审美素养。同时,声乐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了解音调、音色、音律、节奏等基本内容,可以提升学生声乐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声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以及制造能力。声乐教育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亲身参加其中,通过音乐旋律有效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