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的基建措施 【摘要】加强基建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地管理和运用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是高校领导和财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文章讨论了当前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财务;对策 基建工程是高校进展的需要,关系到高校的进展和人才培育质量的提高。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进展,高校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基建投资规模少则几个亿,多则几十亿。如何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基建投资,让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和完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加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谈几点思考。 一、目前我国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在基建投资决策上存在缺陷 高校基建项目可行性讨论报告编制阶段对高等教育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进展预见不足,缺乏前瞻性,思想保守。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存在缺陷,缺乏细致的调研和民主监督意识,一些项目建设未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在可行性讨论报告批复后即开工建设,为了取得立项和可行性讨论批复,投资规模报小建大,使得工程项目中“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边建边改、建完后再改变用途、资金不到位造成工期延误和浪费。 (二)基建项目招标不法律规范,影响工程决算成本,甚至危及工程质量 基建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虽然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基建项目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学校监督重点往往只对 50万元以上的主体工程由省市招标办进行公开招标,而对一些附属工程或将本应放在市招标办进行公开招标的工程化整为零躲避招标,然后以增减工程量或者变更工程设计来追加工作量。 2.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形式。一些学校组织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标的材料、设备及小型工程招标没有报批手续。招标文件中没有明确公正的评标办法。 3.招标人员专业性差,素养不高,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按规定程序选择队伍,甚至陪标、“转包”,评标办法不够科学,专家素养和水平不高,以及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执法监察力度不大等问题。 (三)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不法律规范 未按扩建项目进行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设立账户进行财务管理,工程明细项目核算列支没有细化到位,有较多的零星工程未按明细核算。入账票据不法律规范,如:购物的系公司开具的自制收据、待摊投资中列支一些实物资产(如:家具、电脑、硬盘、自行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