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性思考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性思考_第1页
1/13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性思考_第2页
2/13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性思考_第3页
3/13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性思考 摘要:音乐教育在我国长期被技艺化,功利化,这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事实上,音乐教育最大的价值在其内含的人文性,这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通过其审美特性和非审美特性得以实现。 关键词:音乐教育人文主义人格教育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传统社会格局被打乱,逐步被卷入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之中,中国古代音乐和近代音乐在此时出现了鸿沟现象。在近代化过程中,一部分有识之士通过日本向西方国家学习音乐教育模式,并引入中国,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几乎都是“‘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法’的教学模式,这种知识加技能的音乐课,在开始是属于先进行列的,欧美日诸国就是采纳的这种教学模式。但到了 30 年代,他们便逐步把这种技艺教学放弃了,而我国却依旧将其沿袭了下来,一直到今日。”①此外,当下学校教育中对升学率的过分追求,也导致为升学加分而学习音乐、通过取得音乐考级证书来获得“特长生”资格的功利性学习音乐的现象。所以,“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对音乐的普遍认识主要还是知识的、技术的、娱乐的、工具的、商业的等等”②,忽略了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性、音乐教育中蕴涵的文化性,出现这种情况是有着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事实上,音乐教育最大的价值在其内含的人文性,这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通过其审美特性和非审美特性得以实现。 一、音乐教育应充分体现人文性 1.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 2001 年 6 月我国教育部制订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音乐课程重新定位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③体现了国家对音乐课程人文性的重视。近代人文主义是兴起于 20 世纪、和科学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西方学者对其解释为:“凡重视人与上帝的关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于自然的优越性的态度,都是人文主义。从哲学上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④对人文学科的解释为:“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⑤。人文主义反映在音乐学科中是和文化、精神、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主义反映在音乐学科中则和技术、准确性、定量分析相结合。在新课程改革中把音乐学科定位为人文学科反映了课程观的进步,但并不是强调人文就一定反对技术。事实上,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课程,准确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是其重要支撑,而音乐学科中的技术也从来不是以单纯的如一般匠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性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