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透析 摘要:我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开展传统音乐课程的意义以及一些教学教法的可行性讨论等方面阐述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对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加是高校音乐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高校传统音乐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一、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育的意义 1.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周总理曾提出,我国在音乐、舞蹈和其它文艺事业上,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着重继承和进展祖国的艺术传统,进展民族音乐的基础是要进展民族音乐教育。在接见当时准备去朝鲜访问的舞蹈团时又一次谈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怎么能没有外国音乐呢!要有芭蕾舞团,要有交响乐团,也要演外国歌剧,但这些不会是大力进展的,需要大力进展的是民族音乐,民族文化艺术。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其漫长的进展过程中,凝聚着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积淀着特定的民族思想和价值取向,并以其观念的形态联结着历史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魂和文明链,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传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说,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担负起自身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构建。应该从综合性出发,开发学生智慧,和谐人类行为。继承和发扬儒家乐教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乐教理论融合,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乐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培育素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人才素养 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育人,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涵养,培育高素养的人才。中国现在提倡“素养教育”,目的正在于培育国家所需要的素养得到全面进展的各种人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注重音乐单方面的学习,而应该把音乐视为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音乐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哲学、文学、艺术和意识行为等各种层面的内容,并加强对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学习。高等院校的传统音乐课,正是让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并进而引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