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书法教育学科体系化建设讨论 学科设置中的书法知识 以之前我们提供的撰写目录的注重系统专业知识展开——在当时书法刚刚启蒙、恢复、普及为主的历史阶段中,这样的系统专业知识的梳理、展开和法律规范,是十分切合时机,具有充分现实性的。但作为一个定位上远远高于静态的系统专业知识层面的“学科”构建,书法专业知识只是一些素材和原材料,而要成为满汉全席的美味佳肴大宴席,还需要有一些更有精度的逻辑上的提炼和提升:她的标志,就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科设置中的书法知识绝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把字写好,对于书法的本质问题,也要有清楚的概念。如写字与书法、书法与书法艺术、书法与书法学、书法文化与文化书法等的区别。书法学中学科设置与培育计划有很大关系,书法专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书法人才。师范类院校以培育老师人才为主,那么其培育计划中的教育学内容不可忽视;美术类院校以培育美术创作讨论人才为主……其实,这暴露了一个问题,即高校书法教育体系化问题。对人才培育定位明确,如个别院校主要定位培育创作型人才。从聘用老师到学科设置都是以实践创作为主,尤其对应对各类书法展览的学科设置特别突出。学校强调学生在接受书法教育中的临摹、创作,重在学生毕业之后的社会创作能力。书法专业学科设置,本科阶段重视技法,培育学生临摹、创作能力是基础要求,但是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作用,要有与书法专业有关系的专业介入,如古文字学、文学、哲学、史学、美学等相关专业的融入。其实,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古人留下的文献及书法作品,大部分都与以上这些专业有关。现在对本科教育设置学科中的诸多不足还是挺多的。如在教学过程中有技巧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美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见,学生们仅仅在四年内把字写好是不够的,需要有文化知识的支撑,才能提高审美能力如写篆书不懂古文字是行不通的。 学科交叉互融 中国书法教育经过四十多年的进展,取得可观的教学成果有目共睹。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随着学科设置的广度不断扩展,学科之间的互融问题亟待解决。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融实际上是书法系统知识的关系问题之一。梁启超曾言:“知识不但是求知道一件一件事物便了,还要知道这件事物和那件事物的关系,否则零头断片的知识全没有用处。知道事物和事物相互关系,而因此推彼,得从所已知求出所未知叫做有系统的知识。” 回顾四十多年的书法教育史,明显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古代流传下来的书法碑帖的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