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青年老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青年老师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深化剖析了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学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了提高高等工科院校青年老师的准入门槛;建立有效的青年老师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和学校有教学能力的人才互相兼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考核环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鼓舞青年老师参加实践大赛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和企业的升级改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懂理论,又要实践能力强,切实为企业在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革等方面能够做出最大的贡献。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高校培育的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高校培育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高等工科院校担负着培育高级人才的重任,但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校引进了大量的青年老师,这部人学历层次高、理论基础扎实,但是与生产实践接触少,实践能力相对较低,存在着与企业、行业接触得不够通畅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质量,使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有效地与企业对接,满足企业的需要,缓解就业压力,高等工科院校提升青年老师实践教学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一、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青年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环节 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理论性强表现在课堂上讲述产品的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所讲述的理论不能对生产实践进行有效地指导;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简单,实践学时数量少,不具有代表性,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造成培育出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快速地与企业生产相对接。 (二)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对于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较少,实验室、实验基地、实验场所建设得比较简陋,缺少高、精、尖的设备,开展不了深化的实践教学讨论,对于实验材料、实验动物、实验耗材没能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采购,达不到生均标准,造成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严重阻碍了实践性较强的工科院校的进展。 (三)缺乏与企业的有力合作,缺少到企业锻炼的机会 由于青年老师刚从校门走出,又进入到校门,缺少与企业的实际接轨,没有得到进入企业锻炼的机会,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都较低。因此青年老师只能照本宣科,不能有效地诠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提出来的实践教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