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维教学模式讨论 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进展下,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教育教学领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展与成熟,衍生出了颇具规模化、个性化,连通性更强的新教学思路[1],对传统课堂进行了时空上的最大拓展,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融合,实现了线上线下并行,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实现面对面同步教学与网络虚拟环境下异步教学相辅相成的多维混搭教学模式。这些年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大中小学校探究与实践的依据。如面对大众的开放式慕课(MOOC)、小规模封闭式学习形式的私播课(SPOC)、全景式教育(RanoramaticEducation)、基于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的翻转课堂(FlipedClassroom)等,成为“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和方向[2]。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一直鼓舞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为课外的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也能参加在线资源的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利用好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巩固课堂知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保持良性的互动,改变以往出了教室学生就见不着老师的局面,促进师生沟通的常态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老师方便地开展课堂内外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举,随时随地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并能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更有延续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进展的形势下,多维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了完备的技术条件,但是作为这种模式下的主体行为人—老师和学生,依旧存在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目前很多高校的多维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和实践的初级阶段。1.1 当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够 信息素养欠缺。有讨论表明,单纯的基于互联网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和效果,因为其优势有赖于学生的有效互动、合作学习[3]。对于大学生,面对稍显枯燥的专业课堂学习,自控力差的学生会显得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低下[4]。虽然在主观意识中也有学习的需求,但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停滞不前,不同意再钻研和深化学习,或者不同意或畏惧向老师提问;需要使用网络时,有些学生又缺乏信息检索、推断、分析和运用的基本信息素养和能力,再加上网剧、游戏、社交软件等的诱惑,使这些学生更无法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此外,课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