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教学论文 1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征 (1)偏重应用型学习。刘松林和谢利民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后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偏好应用型学习的现象,希望通过应用型学习在实践中尝试新想法、新理论、新技术,在实践与应用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主观能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的习惯,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穿。绝大多数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乏自我主动猎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3)网络操作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由“95”后的年轻人组成,他们的少年时代乃至儿童时代都是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推广而成长的,具备了丰富的互联网操作经验。这使其可以更为广泛和迅速地接触各种信息,因此对新事物具有强大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还喜爱寻求刺激与新奇,厌倦陈旧和保守。 2 学生教学满意度调查 2.1 双因素理论及 KANO 模型的基本原理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Herzberg 提出,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行为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具备时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假如保健因素缺失则会导致人们的不满情绪乃至效率降低。当保健因素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无论管理者在这一方面做出多少的努力也很难使人们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激励因素是指能使人们感到满意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具备时,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行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效率,但这些因素不具备时,人们往往也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满。因此,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那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双因素理论提出后,日本学者高桥文夫、狩野纪昭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KANO 模型,为双因素理论的确认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化的方法,该模型根据产品质量与顾客度的关系确定产品质量的五种类型。 (1)魅力要素:当这一要素具备时,顾客会对产品感到非常的满意;假如该要素缺失,顾客也不会产生不满。 (2)一元要素:产品在这类要素上表现越好,顾客越满意;表现越差,顾客越不满意,质量要素与顾客满意呈线性关系。 (3)当然要素:这些要素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具备质量,当存在这些要素时,并不会引起顾客的满意;但这类要素一旦缺失,则会造成顾客不满。 (4)无差异要素:这种要素无论具备与否,对顾客的满意程度都不会产生影响。 (5)反向要素: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