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代化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而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时间滞后、功能缺失、信息不畅、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弊端,应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深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改革就业指导工作。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202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 413 万人,比上年增加 75 万人,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212 万人。2024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 495 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创新高,社会总体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偏低,综合素养较低,加之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不足,一些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就业指导。同时由于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供需双方观念不同,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状况并存。因而有效的就业指导,对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提供招聘信息等工作。由于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进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指导时间滞后 当前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展的,主要围绕当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提供就业信息和开展求职技巧的培训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由于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就业观念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职业能力的培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现行的短时段、浅层面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及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更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实现教育过程的长效性。 (二)就业指导工作功能缺失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就业手续办理、提供招聘信息、政策指导、求职技巧训练、就业心理辅导、决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养提高等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停留在就业手续的办理、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介绍、提供供求信息和求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