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课程改革论文 一、就业指导课课程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 单一当前,大多数高职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为主。老师主要依靠课本,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求职材料收集及创业等进行浅层次、固定化的讲解,学生学习定格在被动接受的层面,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在就业指导的同时,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了解,学生在由学校走入社会的过程中角色和周边环境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学生心理的变化也应该被纳入到就业指导的课程中,并被重视起来。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 由于就业指导课是依据教育和社会进展需求而产生的,在此之前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基本属于“边上边学”的探究阶段,课程主要由学工人员兼任。他们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只能照本宣科或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讲授,缺乏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三)就业指导课安排的随机性和不合理性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职业教育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开设课程,注重技能掌握,忽略理论学习。因此就业指导课往往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明确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开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师资上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当前,有不少大专院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大三进行学习,匆忙的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敷衍走过场,学习效率低下,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大多实行大班上课,人数众多,缺乏针对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大多以大班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人数众多,往往达到100 多人同时上课,教学效果差。由于同学们关注的重点不同,有的同学注重就业信息的猎取方式和途径,而另一些同学则关注面试的技巧和面试着装,且同学们都来自不同的专业,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各有差异。但是绝大多数大专院校仍实行单纯的教学模式,不管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实行同一内容进行教学。 二、对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 就业指导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使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迅速就业。这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外,实践的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根据课本系统的设置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除了传统的讲授之外,就业指导课程还可以实行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方式教学、专题讲座教学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