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论文 一、老师梯队的构成 一名老师从大学毕业或讨论生毕业入职学校,从实习老师到合格老师、主讲老师、骨干老师甚至专业带头人,少则十几年,多则二十几年。 一个专业按普通高校工科类专科层次的最低老师数配置:至少有 2 名副高以上高级老师,2 名中级职称老师,2 名中级技能型老师。 根据老师的成长规律和专业老师的配置标准,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高职院校的老师队伍应是以青年合格老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老师为中坚,骨干老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 (一)以青年合格老师为基础 具有大学本科或讨论生学历的青年新老师,依靠本人努力和老老师的帮带,经过 2-3 年时间的历练,一般能够顺利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一个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了解职业院校的培育目标,领悟人才培育模式、教学模式,熟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系,掌握课程教学规律,对学校、对学生建立了感情。这些青年老师年轻,成长性快,可塑性大,是学校老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庞大群体,是老师队伍的基础。在民办职业院校中恰又是这部分老师最不稳定。 (二)以“双师型”专业老师为中坚 主讲老师是高等院校承担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他们应该是“双师型”的。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高素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的培育特征是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这就决定高职院校老师必须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养,在职称上他们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或程序设计师,或技师等等的“双师型”。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校内基本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数量上,“双师型”专业老师要达到专业老师的 80%以上,所以“双师型”专业老师是职业院校老师的中坚力量。 (三)以中青年骨干老师为核心 堪称为中青年骨干老师的老师能胜任 2 门以上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教学水平高,效果好,能起示范作用,又能从事各项教学建设,诸如制订人才培育方案、编制课程标准、撰写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开展教育科研,并取得优秀教学成果。他们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帮带青年老师,他们是专业老师团队的核心力量。 (四)以专业带头人为领军 专业带头人学术(业务)水平高,教学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