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保障体系讨论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它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社会人应该有的正确三观又具备职业人应有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是除专业性的技术技能以外的知识、能力、素养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可持续进展的重要基础。 一、影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的核心要素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把通识教育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应准确定位人才培育目标和规格,重新规划人才培育方式,解构与重构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真正地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融入到人才培育的全过程,素养养成与技能提高相融合,构建通识教育实施的保障体系。[1]影响通识教育的因素很多,核心要素有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师资保障、实践条件和质量监控,这些核心要素缺一不可。体制机制是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决定因素,是顶层设计,体制是学校关于通识教育的基本制度、法律规范、原则,它代表一个学校对通识教育定位的认知。机制是学校各部门之间在实施通识教育中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包括对接方式、分工协调及相互关系。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是并行的、有机融合的,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专业培育目标的具体支撑和重要依托。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共同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只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物质条件保障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而这也恰恰是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弱项和短板。[2]质量监控应以培育全面进展的合格社会公民为核心,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法律规范为重点,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通识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体制机制是决策,是系统谋划;课程体系是载体,是目标实现的支撑;师资保障和实践条件是保障,是支持服务;质量监控是质量生成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措施。这五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统一整体,直接决定着通识教育的实施效度和终极目标达成度。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1.通识教育地位不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学生的就业率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考核指标,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进入岗位就能立马独立、高效地完成工作,急躁的、短视的价值和传统思想的惯性,直接影响了社会对高职教育毕业生的评价,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展改革中,将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的育才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弱化和忽视了通识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2.通识教育体制不健全。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通识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工作职责不明确,通识教育职能不独立,附着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