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对策探究 摘要:从当前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精神现状来看,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存在奉献精神不强,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亟待提高;有用主义思想严重,功利主义色彩浓厚;自身道德引导角色认识不足,师德自律意识不强。在人文理念下树立辅导员服务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同,用人文关怀点燃辅导员工作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依靠行政规章制度来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而是利用良好的人文环境使辅导员产生强烈的工作和生活归属感,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营造一个健康奋进的师德师风社会大环境。 关键词:师德师风;人文理念;人性化管理 习近平同志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特别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和行动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担负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辅导员不仅要具有突出的业务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表率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关于师德的论述浩如烟海,如欧阳修的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爱因斯坦的使学生对老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和才;卢梭的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由此可见,人们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执行者,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行之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最核心和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潜移默化地用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面貌去感染学生、并使社会所提倡的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外化为社会所希望的实践活动,是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亟待有效解决,当前有些辅导员对教育事业缺乏热情,凡事求回报,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尤为关怀,常常用有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生。有些辅导员自我要求低,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常常发表与自己老师身法不相符合的言语,在学生中没有很好地展现老师的道德风采,更有甚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心不强,信仰动摇,对社会主义教育理念诸多抱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队伍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