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探究 1 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现状及基本模式 1.1 西部地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现状。近些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飞速猛进,公路里程不断增长,全面覆盖各地区的公路网即将形成,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 2024年年底,我国西部地区有 8 个省份(自治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3000km,虽然成绩显著,但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复杂,建设环境异常艰苦,桥隧数量偏多,建设成本较高,经济欠发达,所以与东部及较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相比,其通车里程总量明显不足。1.2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基本模式。各省市人民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对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究,现已基本形成了两种主导型模式,分别为:公司型的国有公路集团和事业型的高速公路管理局,其次还有以非国有公司和上市公司为补充,多种模式并存的进展态势。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独特性,其管理体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公司型—国有公路集团和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局。其基本组成结构如图 1.1 所示 1.2.1 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由于该体制的核算方式沿用传统的形式,即自收自支。其通行费要全额缴纳至上级主管部门,其养护管理费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每年计划的运营管理经费划拨。事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在西部地区中以陕西省最具代表性。其中该模式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省一局”。这类模式指在省公路局统一管理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不同路段由相应的法人实体负责经营管理。一类是“一省两局”。这类模式是成立与现有公路管理局同等地位的高速公路专门管理机构,协调各方人员来管理高速公路。这种体制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行政管理性,有利于行驶政府职能,提高经营管理的活力[1]。1.2.2 企业型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该体制是由国外引进的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机制。当前很多省份的企业型管理模式实行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形式。该公司完全采纳企业公司运作方式,在经济上独自的进行会计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虽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名义上受到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但其自身却还是较完整的经济实体。这种管理体制在人事调用,财务评价,经营管理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自主权,较易于通过自主经营实现企业良好的进展。1.2.3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是在传统事业单位基础上的改进。在该体制下,企业可以一方面行使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积极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