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微球茎栽培讨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魔芋;微球茎;栽培 论文摘要通过魔芋微球茎移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可达 93.6%;全生育期 170d,平均株高 19.9cm,叶色浓绿,单个微球茎上长出的植株最多达 9 个,收获的原种平均单球重 55.4g;最大单球重 128g,呈圆柱状,最小单球重 7g,球形。魔芋微球茎在魔芋种芋生产中占绝对优势。 据统计,2024 年底国内外需魔芋鲜芋 90.0 万吨,而国内鲜芋产量只有 52.5 万吨,魔芋生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魔芋行业的瓶颈是种植业,其中缺乏良种、种芋繁殖系数低是制约种植业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解决好种芋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就解决了魔芋种植业瓶颈问题。利用无性系克隆技术生产的组培良种是解决种芋问题最为有效途径之一。魔芋组培试管苗的讨论报道最早见于 1986 年[1],国内许多单位先后也开展了大量的魔芋组织培育技术讨论[2,3],但大都止步于组织培育成功后,却未能推广或产业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未实现规模化应用,生产成本过高,老百姓无法接受。2024 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讨论所报道了一种魔芋微球茎的繁育技术[4]。随着魔芋微球茎快速繁殖方法的建立[5,6],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魔芋种芋问题。魔芋组培苗栽培技术已有报道[7,8],但却未见关于魔芋微球茎栽培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将魔芋微球茎移栽于田间,对其成活率、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性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推动我省魔芋生产的进一步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微球茎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讨论室提供。微球茎是2024 年 12 月从培育瓶中取出,用自来水洗净培育基,放在自然环境下使其表皮干燥,然后放在沙中保存。2024 年 4 月 20 日种植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讨论室试验基地,2024 年 11 月 5 日收获。 1.2 方法 1.2.1 整地。2024 年 12 月用石灰粉 375kg/hm2 撒在墒面土壤上,然后翻挖 1~2 次,使石灰粉充分与土壤拌匀。栽种前 2d 撒多菌灵和复合肥 750kg/hm2,再与 10cm 深层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后栽种微球茎。 1.2.2 种 植 。 厢 宽 1.5m , 微 球 茎 间 的 株 行 距 为15cm×20cm,微球茎上部覆土层 2~3cm 厚,浇足定根水。 1.2.3 追肥。魔芋在整个生育期中需要消耗的养分较多。在肥料的“三要素”中,对钾肥的需要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氮 、 磷 、 钾 的 比 例 大 约 为 2∶1∶4 。 第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