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改革》读后感10篇

《中国改革》读后感10篇_第1页
1/124
《中国改革》读后感10篇_第2页
2/124
《中国改革》读后感10篇_第3页
3/124
《中国改革》读后感 10 篇 中国改革这本书是伟大的一本书,改革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当你遇到问题就要去解决,去处理,下面的《中国改革》读后感范文 10 篇一起欣赏! 《中国改革》读后感(一):玫瑰花丛之舞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寄予厚望。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改革不彻底,有的是因为改革的步伐没有跟得上进展的步伐,有的则是改革本身带来的副作用,也有的是被改革的惯性推动出来的。这些问题有大有小,大的可能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进展;也有缓有急,急的已经迫在眉睫。于是我们寄望于十八大,看看在全社会共同的智慧下,执政党会制定哪些方针政策,更好地解决重要问题,尽快地处理紧迫问题。 那么,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哪些问题又是比较紧迫的呢?我个人认为,虽然对于我们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关于最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有一定的共识。就像华生在《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建立朝野共识比推动左右共识更重要。”曾几何时,“统一思想”一直是思想领域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然而这种“统一”往往是指党内的统一,并不是党内外一致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往往是由上而下的统一,很少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统一。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场合,“统一思想”无疑是比较重要的,能够发挥团体乃至社会的凝聚力,然而在有些时候,多听听不同意见可能更重要。而即便是要“统一思想”,也应该是执政部门向社会需要统一、高层政策向基层需求统一。这种“统一”远比党内的“左右”统一更重要,因为朝野共识要比左右共识更实际。我们与其在各种“主义”概念意识形态之间争来争去,还不如多干点实事。概念性的东西越多,越容易割裂社会。 最典型的无疑是华生在本书中多次提到的城乡进展。我国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还跟不上需要(其实城市化本身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只是还无法跟上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多年在城市当中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就是因为存在一个“城乡”的概念。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往往人为地排斥农民工,而后者无论在对城市的贡献还是个人的生活维度方面其实已经是标准的城市人口。而他们缺少的只是一个“城市户口”,别小看了这一个“户口”,薄薄的一页纸却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医疗、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改革》读后感10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