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解决之道》读书笔记 《建构解决之道》这本书大家都看过吗?里面讲述的故事和道理是什么?下面的这篇《建构解决之道》读书笔记一起欣赏一下! 《建构解决之道》p344 一一一一 351页 要素二:确认正向读到目标 怎么确定正向督导目标呢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转为正向具体之界定 例如: 你希望给予当事人什么帮助,或者希望当事人能有什么改变∩ 假如有一个奇迹发生,你希望当事人变成什么样子?那时,别人又会看到他有什么不同 你最希望你与当事人的咨询历程是什么样子,会是对你最具意义的 你如何知道自己是有改进的呢 你如何得知晤谈是有进展的呢 假如你担心的事情改善了,你会看到有何不同 你如何知道我们已经可以开始讨论另一个主题,而不需要再谈论这个话题了 假如受督者仍是以“不要什么”用词来描绘自己的目标,督导者则会持续以“那么,你想要什么”来继续确认出受督者真正想要的目标。此时奇迹问句、假设问句、差异问句,是常常会使用的引导技巧。 评量问句、关系问句及循环问句也可尝试。 2.兼顾当事人的主观想法与咨询目标 例如: 当事人开始来谈的主题是什么针对这个主题,假如你问他,你猜他的奇迹图像是什么? 是什么让你觉得当事人假如交了更多朋友会比较好呢?也可以多说一些吗?当事人知道吗?假如他知道了会对他有何影响?你如何让他知道这改变对他的正向影响?你想当他听到时会有什么反应? 过去你在人际关系这个主题上,是如何引导他有所突破的 3.涵括受读者之专业成长 例如:当受督者觉得自己不够好时,督导者常会先了解受督者所谓够好,够理想的咨询师的定义以及他对自己目前的评价之内涵。 此外,督导者还可以受督者想改变的向度或有困难的主题,来请受督者加以评分,以找出具体的督导目标。 可知,上述的种种引导,都在催化受督者于所谓的理想状态以及具体介入之间,探讨及所需进展的专业能力或可立即具体行动之方向。当然督导者也可以先进入受督者的例外经验,不让受督者看到自己已经做得不错,或者过去没有困难之处。然后再回来探讨受督者与此阶段真正需要与专业成长进展的一小部步为何,以更启发出受督者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日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