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形式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国当代插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当代插画设计应传承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应用中国画的语言形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和理念,塑造民族风格。 关键词:插画艺术;中国画;应用 中国画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我国插画艺术的进展历来吸收中国画所长,不乏先例与经典之作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和近代王淑晖的白描插画《西厢记》都是对中国画艺术的借鉴的典范。近年来,我国现代插画越来越受到国际思潮的影响,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越来越多的插画作品一味跟随日本、欧美的插画风格,全然没有了自己的艺术形式,连内容都充斥着国外风情与故事。为了迎合市场,中国的许多插画家已经失去自我。在全球化的今日中国插画的个性化逐渐消逝,而笔者认为我国的插画艺术理应继承中国画的优良传统,进展中国化的意蕴和绝妙的技法,立足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制造民族特色。 一、独特的中国画气韵与意境的体现 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论述“六法论”中最早提出“气韵生动”,成为评判中国画的最高标准,也是绘画的终极目标。“气韵生动”是对绘画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而意境乃气韵生动产生的整体之境,这一绘画理论与中国现代插画设计有许多相通之处,它表达了插画中情、人、景交融的意境。我国近代美学的先行者王国维说,艺术作品应该是意与境的统一,“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苟缺其一,不足言以文学”。就现代插画而言,“气”是插画的景象,“韵”是插画的意向,“气韵生动”则是插画审美的最高境界。假如插画只是在画面中堆砌花草树木、山石人物而没有情感,没有天人合一的意境那样的构图肯定是无生命的部件组合。“写意”是中国画典型的表现手法,郑板桥从眼中之竹到心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个人、社会、民族的精神风貌,包含了作者的意识与想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清代八大山人的作品就是“托物言志”的典型。作为生活在清代明朝的后裔,画里充分体现有“国破家亡、失落孤寂、不得志”的心理:他画的鱼是翻白眼的鱼,鸟儿也是翻白眼的鸟儿。 二、绝妙的中国画线条与笔墨技巧的运用 宗白华先生《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究》一文中谈到中国画与西画不同,它不是团块的,而是线纹的结构……在任何绘画类别中,情感都是通过手法表达的,中国画以线造型,注重线条本身的审美。画家用线的疏密、穿插、节奏和墨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