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_第1页
1/4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_第2页
2/4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_第3页
3/4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 作家约翰卡雷说:从书桌上了望世界是危险的。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他们走出书本和课堂,梦想着建造一个商业帝国。而作为社会进展的生力军,他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创新程度。 虽然成功是难以复制的,财宝与经验也不是唾手可得,但我们必须看到,假如没有那些新奇的思维火花,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微软、惠普等世界着名的高科技公司。不仅是在被视为创业梦土的美国,在进展中的中国,创业这个词也在激励大学校园里许多热切追求理想的人们。 “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次创业了。”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冯锡平在 XX 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并没有加入熙熙攘攘的就业大潮,从博士讨论生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创业的他,毕业之后很自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我们研制出的产品年内就可以问世,并正式投入试用阶段。”他的表情里没有太多的兴奋,只是淡淡的欣慰。 的确,失败过一次的冯锡平深知平和的心态和创业的激情并不相悖。他甚至可以给记者梳理出中国大学生创业所经历过的那些充满躁动的高潮期及其后趋于务实的阶段,因为他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其间经历着、观察着。“我的结论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好的适合大学生的创业 环境,”冯锡平的口气里充满了忧虑。 创业究竟有多热 比尔盖茨制造了微软帝国,也制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上世纪 90 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登陆中国。 1998 年 5 月,清华大学进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99 年 3 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举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学生公司。 在 1998 到 XX 年间,许多学生创业者投身到了网络产业中,并经历了一次泡沫破灭的洗礼。在那之后,大学生创业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 XX 年,前程无忧网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由此可见,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自主创业的“热”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另一方面,不论是在公共话语空间还是在高校内部,“就业难”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创业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现代大学生创业,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猎取财宝,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