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进措施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进措施_第1页
1/14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进措施_第2页
2/14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进措施_第3页
3/14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进措施 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讨论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联系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枢纽课程[1]7。本课程主要面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生开设。我院选用教材共收载 319 味中药,其中要求掌握和熟悉 229 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庞杂、功效主治重叠交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结构,是一个亟待研讨的问题。笔者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中实行“纲目法”教学法,从目录标题纵向和病证症用药、方药结合横向两方面上找“纲绳”,纵横交错,以纲带目,由目连子目,如此纲举目张,可从不同角度优化临床中药学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记忆效果大有裨益。 1 从目录标题纵向上提“纲绳” 《临床中药学》全书体例共分上篇总论与下篇各论两部分,是从共性到个性、从一般到具体的按层次逐步纵向递进编撰。全书目录,尤其是总论中第三章中药性能和各论的标题往往是这门课程的“纲绳”所在。上篇总论即中药的基本理论,其中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把握好中药的性能,是正确认识和运用各论中所有药物的理论指导。下篇各论以中药的功效分章、节,每章的标题即是对该章特点的精练概括,标题贯穿本章节的所有中药,充分体现该章中药的共性特点。具体而言,每章的概述部分能从整体上让学生掌握各章内所有中药的首要功效、主治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然后在讲述具体中药时,又可将其功效或应用相似的中药细分为若干组,这样,学生当堂课就能条理清楚分段记忆,最终背出每章的药名标题。在讲述每组中药时,老师除了讲述每组中药的共性,还需重点突出每味中药的个性。在每章结束时老师再串讲一遍,就像鱼网上的纲绳被提起一样,随之而来学生背诵时根据纲目对号入座,重温这些中药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加深所学内容的记忆。通过从目标标题纵向组织教学,可使学生执简驭繁,不但记住每章包含的中药名称,也同时牢牢记住中药的全部功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解表药时,只要记住解表药是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中药,就知道这一章每味中药的首要功效为发散表邪。解表药又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发散风寒药的首要功效是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证。发散风寒药按功用相似可分为以下六组:祛风湿止痛的羌活与藁本;祛风解表的荆芥与防风;发汗作用相对较强的麻黄与桂枝;发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进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