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如何进行危险点辨识现场作业人员不仅是企业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者,也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受害者。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不使作业人员受到损害,一直是我门安全管理人员讨论的课题。危险点辨识是近几年以来电力企业在预防事故中摸索出来的有效做法。 在人们的日常作业过程当中,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诱发因素成立必定会引发安全事故。准确地辨识危险点,就是要求人们把预防事故的重点放在及早发现和有效控制客观存在的危险点上。作业人员在即将开始的作业中,要辨识究竟存在哪些危险点,就必须要有目的地根据过去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对即将开始的作业中可能造成人身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推断,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措施,保证作业安全、顺利、出色地完成。1 危险点的特点及其危害性1.1 具备客观实在性 作业中的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一旦主观条件具备,就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某电厂输煤皮带值班员发现皮带打滑,便往运转中的皮带辊上涂抹松香油,不慎被皮带绞住带入木削分离器,当即死亡。某电厂 1 台运转中的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法兰突然漏油,油喷到蒸汽管道上起火,值班人员用灭火器灭火无效,当班班长赶到出事地点查明情况,立即脱下上衣把漏油处缠住,着火处因断了油而很快被扑灭,避开了 1 次火灾和停机事故。某电厂巡检员在检查水泵电机时,眼睛看着表计,左手摸着电机外壳,不慎将手指伸入电机外壳保护罩通风孔内,被旋转的风扇绞伤。1.2 具备潜在性 (1) 不易被人们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现而又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如:某电厂 2 名青工在机组大修中,休息时便背靠空调外机坐了下来。但此时,由于电焊工使用的电源线接头未包绝缘胶布,裸露的导线碰到了空调机壳,致使 2 名青年触电死亡。某电厂在 4 号主变预试作业中,临时增加了更换主变中性点刀闸工作,因未实行任何补充措施,当高压试验时,使在中性点处工作的 1 名工人触电死亡。 (2) 作业过程当中的危险点虽然明确地暴露出来,但不一定转变为现实的危害。如群体交叉作业中,高空落物即是潜在的危险因素,所有的作业人员或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都必须带好安全帽,否则,就有可能被落物击伤头部。如:某电厂机组检测、修理中,一架子工不慎将 1 根 28 m 长的脚手杆落在正在 10 m 平台上施焊的焊工(未系安全带)身上,将其砸落,掉在 0 m 水泥地上死亡。1.3 具备复杂多变性 作业中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