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观后感影评欣赏 《作家》是一部由西班牙和墨西哥共同制作的喜剧电影,影片主要由哈维尔·古铁雷斯和玛利亚·莱昂等主演,剧情会写幽默,画面精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我对这个电影的层次表达分为三段。电影前半段,作家还没开始投身写作是一个层次;电影后半段,剧情开始进展起来是另一个大主题;最后几分钟短促的结尾是一段。 首先第一段,这一段在电影当中的作用肯定是作为一种铺垫,引子,展现出主人公在生活 、梦想中的一种窘境。所以第一段主要从电影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围绕一个人他本身的一种主观意识。 比如刚开始听讲座的时候,因为赞同,而眼眶含着一些泪光,却任性的让手机不静音的响彻会堂。比如在和妻子对话的场景里,他看不起妻子的通俗文学,犀利的反驳讽刺了妻子。这些场景以及场景中的对话,让我感同身受的想起来我们这一代90 后正青春但又步入社会几年的一代人。我们在这个世界,有着属于自己执着的兴趣领域。对世界和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高傲的认为这种见解或者世界观比上一代人甚至同辈人更有高度。当我们还没有成功,我们不苟同的人却成功时,表面告诉自己要有作为成人成熟的风度,实际心里不屑一顾,并带着强烈的预感,自己终会成功。而我们自己本身也的确努力,追随自己真正佩服的人,即使本着先学习再创新的理念,也不免像剧中主人公一样,作品总带着模仿,没有自己的风格和主题。 假如再夸张一些,男主角第一次在课堂上读自己片段的场景太值得品味。男主角写的片段像一段电影片段一样,没有主题,流水帐一样的描写,带着浪漫派的风格和情绪,却没有个人特色,不吸引人。这很像大爱迷幻风格,摇滚风格,新世纪风格的我们,沉醉于无法言说的哲学浪漫氛围中,却非常迷茫自己在做每一件事应该如何做好的逻辑,即使自己不想承认,却把很多事处理的让自己不满意。 但是,在电影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过渡中,也向我们展示了男主角代表的人群所具有的优点。因为男主角是个普通人,假如把他放在真实世界中,他只是大千世界里的一个小角色。所以在表现他在越来越专心投身创作的场景,也是反映了追逐人生目标的我们。比如他问文学课老师自己行不行,是不是没天赋,但不管老师怎么回答他,他又要求老师支持他,显然已经是做好了心理准备,要勇敢的去为梦想努力。即使在窃听的时候,计划实施的时候遇见前妻的时候,挫败感屡屡增加,但状态也越来越好。而且为了接近邻居们,开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