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归侨侨眷秦飞先进事迹 作为归侨侨联,他们毅然投身于祖国的怀抱,不管外面的诱惑多大,为祖国奉献自己。下面我带来的是全国归侨侨眷秦飞先进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 秦飞,1965 年生,现为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学院电子封装技术与可靠性讨论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秦飞同志自 20XX 年从新加坡归国以来,在自己岗位上踏实仔细工作,在教学科研、科技管理、参政议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专注教学和科研,取得突出成绩。教学方面,负责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课程建设,坚持为本科生讲课,带领教学团队开展教学讨论,先后出版教材 4部,其中《材料力学》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先后 2 次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XX、20XX)。科研方面,瞄准国家对芯片制造技术和产业的重大需求,将力学与电子信息技术交叉,创建了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与可靠性讨论所,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课题/任务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项以及企业委托项目 20 余项。带领讨论团队取得丰硕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197 篇,译著 3 部,申请/授权专利 68 项(美国专利授权 2 项),其中由 19 项发明专利组成的专利群,构建了我国在多圈 QFN 芯片封装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力学理论、实验测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制造性建立了一整套程序和方法,解决了国内芯片封装企业产品研发周期长、不能协同考虑可制造性和服役可靠性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实现了电子封装工艺参数快速优化,提高了芯片产品良率和可靠性。担任科技部“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研发计划专家、IEEE 国际电子封装技术大会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电子封装技术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国家芯片制造行业培育博士/硕士讨论生 40 余人。 科技管理工作思路清楚,成效显著。在担任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科技副院长期间,提出创新机制体制,建设学术生态和文化,推动了学院科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任期内学院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和到校科研经费 2 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取得学院历史上零的突破。任期内,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进展战略,推动了学校学院与石家庄市等地的科技创新合作。 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进展建言献策。作为无党派知识分子,关怀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各项建言献策活动,20XX 年期任朝阳区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