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控制制度为全面有效指导核电事业部下属各单位(以下简称各项目部)对所在施工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安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制定,最终达到降低 HSE 风险,持续改善 HSE 管理绩效,特制定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事业部本部及各项目部在工程建造期间的危险源和环境有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方面的各项管理工作。(1)危险源识别评价单元及辨识小组(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项目部各级危险辨识小组在识别作业风险和危害因素时要求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危险源识别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纳询问与沟通、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猎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项目部各级风险辨识小组对辨识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价,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考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实行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通常所采纳的危险源评价方法有:直接推断法、查表法(经验法)、LEC 法、矩阵评估法。项目部范围以内的风险评价可采纳矩阵法与 LEC 评价法相结合的原则实施,风险级别划分可根据“矩阵法”(附录 1)分级执行。根据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评价潜在风险等级,通常根据标准从高到低,分为 A、B、C、D、E 五个等级。根据评价的结果应通过下列方法逐级控制或削减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定 HSE 作业指导书→组织员工开展班前会活动(填写活动记录)。项目部各级风险辨识小组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可根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附录 3)的样版填入,并实行工段级—施工队级—项目部级的顺序逐级汇报,项目部应明确各级辨识小组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及控制表中录入的风险等级范围。项目部级由项目部 HSE 部门汇总,组织核实、修改和确认,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1)成立环境因素评价小组项目部成立环境因素评价小组,针对辨识出的环境因素,评价小组制定专项控制措施,小组由项目部安全主管负责人负责,项目部 HSE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小组成员由各部门及各施工队/专业公司负责人组成,成员应接受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2)环境因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