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历史上人口文化因素

历史上人口文化因素_第1页
1/60
历史上人口文化因素_第2页
2/60
历史上人口文化因素_第3页
3/60
历史上人口文化因素 摘要:探讨影响我国传统社会人口的因素,应该在思想方法上排除以农耕经济为根源的先人之见以及将灾荒、战争等偶发因素视为主要驱动力的观念,应该努力从文化中去追寻原委。由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形态引发的同姓不婚、早婚早育的婚姻制度、长子继承制和养儿防老的观念等等促进了我国历史上人口的繁衍;国家的赋税制度与溺女婴的习俗则是传统社会有力的人口调节器。虽然因社会的更革,旧因素逐渐削弱,新因素不断产生,但传统生育观念仍坚韧地发挥着作用,处理好人口与社会承载能力的关系,还应从调节社会文化结构入手。 关键词:人口;文化因素;文化结构 作者简介:常金仓,男,山西原平人,历史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 2000 年 11 月 1 日全国总人口数已近 13 亿,而且在这个基数上每年净增约 1000 万,当时的世界人口约 60亿,平均每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这是一个惊人的现象。中国的人口优势并不是在18 世纪以后才形成的,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根据金斯利·戴维斯等人的测算,他在《文化的起源》里说:“从国家首次出现到基督教开启的四千年中,世界人口从 8700 万上升到 22500 万,新人口的总数中近五分之四的人在罗马帝国、中国汉朝和印度古普塔帝国的疆域中生活。”据历代官修史书记载,18 世纪以前我国古代人口最盛时达到 6000 余万,其间在长期战乱之后,人口有时损耗到 1000 余万,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很快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由于户口隐匿、虚报和人口流亡、疆域变动,这些数字的可靠性在立志复原人口数量的人口史学家那里曾产生过极大的怀疑,但是假如由此说中国在世界上长期保持了人口大国的地位,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如何理解如此旺盛的生殖力?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人口史讨论中影响人口的很多因素已被揭示了出来,其中自然因素如人口自然增长率、水旱蝗灾、瘟疫疾病,社会因素如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政策、赋税徭役制度、婚姻习俗、财产继承制度、养老、宗教信仰、性别比例、战争等等,阅读这些文献时我们发现这项讨论存在两个倾向性问题,在思想方法上由于接受了某些现成的理论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先验之见,在材料分析上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系统的理解显得杂乱无章。请先从思想方法说起。 一、人口史讨论的几个问题 关于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至今最流行的解释是生产力理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历史上人口文化因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