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十二月第二周时评

1-十二月第二周时评_第1页
1/1
一、失联乌龙据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通报,经组织力量全力搜寻,12 月 8 日凌晨 5 时许,擅自进入黔西县素朴镇水西洞的 15 名户外活动爱好者已全部找到,人员身体状况正常。目前,有关后续工作正在进一步处理中。(相关报道见 A9 版)从当地官方通报来看,这 15 名户外活动爱好者于 12 月 5 日进入未开发的溶洞,8 日凌晨被找到,在溶洞里大概待了 3 天时间,能确保安全和身体正常实属幸运。因为未开发的溶洞严重缺乏安全保障,当地在进洞口安装铁门上锁,并立有警示牌,也是基于安全考虑。值得关注的是,溶洞里的景观有没有被破坏?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经过无数年才形成钟乳石、石笋等景观。近年来,多地曾发生溶洞景观被人为破坏之事,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此次 15 人擅自进入未开发的黔西县素朴镇水西洞,是否破坏了溶洞景观,当地应对此进行调查评估。这一事件还暴露出多个问题。比如,作为户外活动爱好者,其活动范围究竟有没有“度”?虽然户外活动或者户外探险的意义不止是运动,还能培育人的勇气、探究精神和生存能力,但也不能无视尺度和规则。上述溶洞上锁,保护的是公共资源,任何人也不能随意撬锁进入。既然这 15 人撬锁进入溶洞,就是野蛮侵犯公共资源,是否触犯现有法律法规,是否需承担相应的责任,有关部门应依法作出调查认定。对于未开发的公共旅游资源该如何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24 年 9 月,原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未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区域开展旅游经营活动,开展体育运动、探险等非赢利活动,应提前报告备案。假如探险等活动进入未开发区域前未报告备案,该怎么办?上述《暂行》办法只规定“对于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由资源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行为主体予以教育、批判、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法律、法规,协同有关部门做出相应处罚”,可见要让未开发区域免遭“破坏性进入”,还需更有力的保护措施。另外,国内部分景区已立法规定实施有偿搜救,如《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黄山风景名胜区有偿救援实施办法》都有类似规定,但游客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产生的搜救成本,该由谁来买单,尚缺乏明确的规定。上述撬锁进入未开发溶洞事件,给我们带来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便目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但户外活动爱好者撬锁进入未开发溶洞有些野蛮,既不文明也不道德,不但应予批判责备,还应依法依规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十二月第二周时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