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1页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2页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悟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看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东经 91 度 07 分,北纬 33 度 29 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观看的纪录片,说一说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理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关于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1.第 1 自然段写到“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你认为“我”游览的是哪里呢? 明确:“我”游览的是东南阳坡。从第 3 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可知游览的是东南阳坡。 2.本文是根据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明确: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词语有: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请同学们品读第 5—6 自然段。 请同学们品读第 10—11 自然段。 明确: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备课笔记 【教学提示】 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美丽,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曲折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缓缓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请同学们品读第 12—14 自然段。 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三、板书设计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明确:运用比方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给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二三四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资料供您选择,没有合适的可以联系小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