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暑假关于临潼区境内古渠道的调查报告

2024年暑假关于临潼区境内古渠道的调查报告_第1页
2024年暑假关于临潼区境内古渠道的调查报告_第2页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农业又是社会稳定和进展的根本所在。这一点在古代农耕社会体现“”的尤为明显。临潼地处自古有 天府 之称的关中平原。为周秦汉唐的京邑重地,这片奇妙的土地是怎样孕育出如此繁盛灿烂的的文化的,又如何养活了京邑的百万之众的。这引起了我对家乡古代农业水利的好奇心,故在 2024 年暑期对临潼境内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就将调查结果按时间先后做以简单叙述。秦郑国渠:此渠由韩国人郑国主持修筑,郑国渠全长 300 余里,延荆原由三原境东入临潼,绕段原而北至太上皇陵东横绝石川河,并纳其水东出临潼。经富平至蒲城南东入洛“”水。从此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率并诸侯。 但由于年代久远,郑国渠早已不见了踪影。我们也只能从文献及渭北民间传说中得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汉白渠:汉武帝文鼎元年左内史儿宽,依靠人民力量,在郑国渠上流南岸开凿了六条辅渠名六辅渠。前 95 年赵白公又在郑国渠上穿渠,引泾河之水西起泾阳谷口尾入栎阳(今武屯镇)全长 200 余里,灌田 4500 余顷。白渠在临潼境内主要灌溉了渭北的大片土地,白渠分为三支,为北(上)白渠,中白渠,南(下)白渠,上中白渠的灌溉基本上使雨金,栎阳,徐扬,新市,交口,武屯,北屯的土地都得到了灌溉。白渠自汉至清使用了 1800多年今日的引泾工程大体还是延白渠故道挖凿。汉漕渠:漕渠不仅是汉代关中第一大运河,又是一条大的农业灌溉渠。始建于汉武帝元光六年,汉武帝采纳了郑的建议,令齐人水工徐伯,率数万人传漕渠,三年渠成,漕运大为方便,而漕渠旁之农田又得到了灌溉。漕渠全长 300 余里,漕渠西入临潼,经斜口,县城南东北向沿原下经新丰南,零口北穿零河至渭南,但漕渠废弃已久,无从寻找。明清小渠:在渭河北有洪沙渠,中南渠,折波渠,昌连渠,高望渠,偶南渠,清渠,石川河渠,共计八渠。现已全部废弃。当地老者有人能隐约记得并说出其流经的区域。在我们渭河南岸也有七条渠道分别为,韩峪河渠,经朱家,油王,灌溉三百亩。水准河渠,经安赵,西庵,灌溉二百亩。温泉渠,经东西两窑,姜寨,灌溉八百余亩。阴盘河渠,经房家,灌溉四百亩。新丰河渠,经李家,灌溉四百亩。戏河渠,经嘴头,陈家,灌溉六千八百余亩。零河渠,流经龙家沟,灌溉五百亩。渭河南岸诸渠都是以渭河南岸支流为主干,为南岸人民造福不少,这些渠很多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听当地群众说改革开放后,由于机井的不断增加各渠逐渐被废弃,但仍有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办公文档专营+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办公文档,欢迎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