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全国房价持续居高不下,大大超过普通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 CPI 指数连创建国以来的新高,对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产生了严重影响的情况,我对 两会 中关于民生方面的关注自然是情理之中。“”今年 两会 期间,记者参加代表团的审议以及一些部门负责人的新闻发布会,发现无论是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代表,还是部门的负责人,发言内容都集中涉及民生问题。而从“”大会各个报告,到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从媒体报道,到网民议论,可以说, 民生 都成为“”“”今年 两会 出现频率最高的 关键词 。其中,代表们大致排列了 12 大民生方面的议题,即:劳动就业: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保障:让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医疗卫“”“”生:求解买药贵看病难;食品安全:为百姓严把 入口 关;教育收费:莫让 钱 成求学路“”上 绊脚石 ;司法公正:消除冤假错案;安全生产: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收入分配:让“”百姓的 钱袋子 都鼓起来;企业改制:将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土地征用:遏制滥占土地之风;城市拆迁:房屋不能说拆就拆;环境污染:让天更蓝水更清。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长的篇幅谈了 2024 年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蔡昉代“”表说, 政府工作报告处处贴近民生,各项工作最终都落实在民生上 。敏感的海外媒体也“”发现这一动向。澳大利亚《时代报》称: 这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迄今最为详细的规划 。“”日本《东京新闻》评价: 中国要成为民生大国 。王越代表总结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新特点:今年民生财政投入增长最快,标准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这是一份全面回应民生期盼的报告,物价、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再就业等这些老百姓最为关怀的问题,报告都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两会期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代表原来准备了不少民生问题的建议,但看到报告中这些问题讲得很充分,就转而提别的建议了。细细讨论了这一次机构改革后成立的新部门,沈长富代表发现一个特点,就是涉及民生的部门职能加强了,部门的民生特色更突出了,这会成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他举例说,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突出了加快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组建环境保护部,列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就是要强调环保在国家经济社会进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