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讲坛纵论两岸青年获益知识分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 18 世纪以前,有一千多年是领先世界的,但从18 世纪后,国力逐渐下滑。1840 年鸦片战争,中国人变成‘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尤其是 1894 年的甲午战争后签署的《马关条约》,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割出去,可以说是丧权辱国。历来以国家的兴旺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们不甘受辱,开始了一次次的救亡图存运动”。林毅夫说,戊戌变法、民主革命、五四运动、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一直在努力,然而这些并没有让中国人富起来。1978 年以前,中国的人均收入连当时最贫穷的非洲国家的 1/3 都不到。1978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此后的 35 年,国民经济以每年 9.8%的速度飞快增长,从一个贫困中的国家,一跃开展成人均收入到达 6300 美元的上中层社会,制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林毅夫分析道,追其根源,前乃因科技落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要想前进必须要有技术、有产业作为支撑。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将科技运用于生产在西方兴旺国家已经日渐成熟、形成体系。实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加紧与世界的沟通与合作,学习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利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优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开展经济,实现中国奇迹。他说,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埋伏着巨大的隐患。收入分配的差距、环境污染的加重、腐败问题的滋生,使得中国经济“崩溃论”、“悲观论”等说法相继产生。然而现在的中国早已不复当初的积贫积弱。除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一些大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渐渐成为我国优势产业。就目前环境问题,林毅夫称,必须实事求是地讲,是和我们的经济开展有关的,但我信任,只要我们努力依靠现有先进技术,当前情况是能够改善的。目前,国家也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逐渐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对于两岸未来的开展,林毅夫说,根据日本、韩国等开展经验来看,中国经济快速开展期至少还能延长 20 年。在中国大陆快速开展的根底上,两岸青年无论想在商业、政治或是学术等领域开展,都将大有可为,获得宽阔的平台与空间。因此,需要两岸联手,特别是年轻一代,共创中华民族新时代的辉煌。中国经济的快速开展,不仅能实现中国梦,还将给其他国家带来借鉴,这将是两岸青年的神圣使命。汪毅夫:中华文化魅力无敌汪毅夫作为压轴最后一个登场,他以《“中日文化地位的逆转”与日本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