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地质环境背景概况 县位于 省东南部。全县面积 3726.5 平方公里,人口 25.5 万,耕地 41.3 万亩。区域内属于大陆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 840 毫米,径流深 400 毫米。全年降雨的 70%集 中在 月份,尤其 月下旬至 月上旬的台风,大多带来大暴雨天气,气象、地形、地貌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径流很快形成,导致山洪爆发,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从而引发次生灾害。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时段性、地域性和突发性,同降雨、地下水、地质条件及采矿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汛期地质灾害高发期,连绵细雨易于诱发倒塌、滑坡;暴雨或连续降雨易于诱发泥石流。 (一)山体滑坡、倒塌的重点地区为:各乡镇露天开采矿石场; 铜镍矿开采崩落区。 (二)泥石流重点地区流经快大镇流经大安镇的 河,通快一级路弯弯川段。 (三)矿区地面塌陷重点地区: 乡煤矿区、 铁矿塌陷区。 (四)矿山尾矿坝重点区为 公司 岔、 尾矿坝, 尾矿坝, 矿尾矿坝, 铁矿尾矿坝, 矿业尾矿坝、尾矿堆。 (六)重点村屯 县哈各水库和矿山尾矿坝下的村屯居民。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将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防汛机构中,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主要职责,明确分工及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对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发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分解到人;指导灾害易发地的乡镇、村(屯)学校以及厂矿、企业等具体的灾害防备和灾民转移安置方案,明确防汛救灾工作的责任人和灾民转移安置路线、地点;对所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舍、居民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要立即转移疏 ”散等措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对全县 15 个乡镇及矿山企业的相关灾害点进行彻底清查,对各乡镇主要领导、人员,各相关部门人员已进行培训。各乡镇要及时建立以主要领导和受训人员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坚持 以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 原则对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威胁城镇或重大工程、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加强监测预防的同时,应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治理;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应以监测预防和居民搬迁避让为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部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