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摘要:秉承工业景观,传达历史信息的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为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新方法,带来了新的景观形式。文章总结了工业废弃地产生的背景、论述了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的思想、设计手法、意义与启示。关键字:风景园林;工业废弃地;工业之后的景观;景观设计;改造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衰落,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也正在从城市中向外迁移,于是在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往往见证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将工业废弃地改造为园林景观早已有之,绍兴的东湖是将采石基址改建为山水园林的范例。在西方,较早的实例有年建成的巴黎比特•绍蒙(B)公园,它将一座废弃的石灰石采石场和垃圾填埋场改造为风景式园林。世纪年代后,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环境意识的加强和环保运动的高涨,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改造项目逐渐增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和生物技术的成果,也为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技术保证。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ark)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先例,它在公园的形式、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等方面,对景观设计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世纪年代,尝试用景观设计的手法,来处理这种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但又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已经衰败了的工业景观的设计作品,更是大量出现。设计师运用了科学与艺术的综合手段,以达到工业废弃地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秉承工业景观的基础上,将衰败的工业废弃场地,改造成为具有多重含义的景观。这类景观通常被称作工业之后的景观(P—ra)a,比较有影响的项目有: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B)中的一系列项目、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Burgparka)、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g)、P 德国 a 地区露天矿区生态恢复、美国波士顿海岸水泥总厂及其周边环境改造、美国丹佛市污水厂公园(rark,韩国金鱼渡公园等。这些案例的实践表明,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可以成功地实施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从而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