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季节》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本单元最后一个主题活动,丁丁和伯父从家乡出发,游览首都北京、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从北京返回家乡。从北方到南方,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预示着秋季在南北方的显著不同。本主题活动通过认识南北方秋天的差异,找寻南国秋景,收获秋天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探究自然、了解秋天生活、认识秋天的劳动和收获。主要表达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了解季节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亲近大自然,喜爱在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等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秋天的果实,探究果实的形状和颜色。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3、懂得如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收集信息、沟通信息、分享信息。4、培育学生文明交往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体验秋天带来的欢乐。2、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的思维处在表象、直观阶段。喜爱在玩中学、乐中学。因此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动手、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了解秋天的自然现象、秋天的收获情况,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和欢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这节课主要采纳观察法、实物展示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学生视觉的作用,观察收获的场景视频,果实图片,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践来满足儿童的好奇、好动的需求,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品德与生活的学习上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直到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从《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出发,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选择与课文有关的大多常见的、儿童感兴趣的媒体,把不能进入课堂的场景生动的呈现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育学生对《品德与生活》这门学科的情感,并将《品德与生活》、《语文》、《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全面培育孩子们的能力。设计如下:1.创设情景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课堂的学习中,老师将语文课文《秋天的图画》、《秋天到》、《菜园里》的情景用电脑展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