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瑞士女汉学家的“取经路两年前,她翻译的德文版《西游记》首发,这是这部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第一次被完整地译成德语并出版。2024 年 10 月,她再出新作,用德语翻译了号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的《千字文》。德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法兰克福汇报》将它纳入“适合节日阅读”的推举书目中。她的名字叫林小发,一位瑞士汉学家。林小发原名叫 EvaLuediKong。“林”是根据自己的姓氏 Luedi 找一个L 开头的中文姓,而小发又和她的德文名字 EVA 比较接近。她之所以喜爱“发”字,是因为其中蕴含了“发起”“发动”“萌发”之意。14 岁时爱上中国汉字,21 岁来杭学书法《千字文》虽列入蒙学经典,但与《三字经》不同的是它的文字相对晦涩难懂,含义比较深刻,包含的内容涉及自然、历史、建筑、修身、人物等等,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百科全书”。林小发曾经在浙江图书馆的旧书市场买了一本微型版《千字文》,回家后放在书架上做摆设,也没有详细阅读。直到 2024 年有一天闲暇时,她把那本册子拿下来翻了翻,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她动了翻译的心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篇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林小发大约翻译了半年多。“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充满画面感而又搭配紧凑的文言文翻译成逻辑严密、精确详尽的现代德语。”林小发的方法是,把每一个汉字都译成一行德文。四字一句的汉语,经她之手,成了一首简短工整的德文四行诗。在译文旁边,林小发加上了原文和拼音,同时每一个汉字配上德文单词直译,让德文读者见微知著。林小发近照 ArecentphotoofEvaLuediKong林小发近照 ArecentphotoofEvaLuediKong“除了翻译和注释之外,我还做了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为此也参考了诗歌图书,请教了设计师。很欢乐的是出版社也全部认可通过,完全照着我的方案编辑成书。”瑞士人林小发对中国的兴趣,始自 14 岁。她第一次发现汉字,是在中学地理教室中的一本很老的地理书上。书上列出了几个与地理有关的汉字,如“江”、“河”、“海”之类,并说明了三点水“氵”作为偏旁的作用。2024 年北京书展上,林小发与六小龄童〔右〕对话。EvaLuediKongandZhangJinlai〔right〕,the artitmotfamouforhicharacterizationofthe MonkeyKinginablockbuterteleviionerie,hold atalkatawriter’alonatthe25thBeijingInternational BookFairinAugut2024.2024 年北京书展上,林小发与六小龄童〔右〕对话。E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