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只眼角膜与三个人的光明接力

一只眼角膜与三个人的光明接力_第1页
一只眼角膜与三个人的光明接力_第2页
一只眼角膜与三个人的光明接力_第3页
一只眼角膜与三个人的光明接力这只眼角膜,今年 43 岁了。它帮三个人“打量”过这个世界。现在它的主人已是花甲之龄。如今,它正安稳地附着于丁凤芹老人的右眼之上,在北纬 45°、气温零下 30 多摄氏度的小村庄里,迎接冬日清晨从窗口投入的阳光。在黑龙江哈医大一院眼科分院的仪器之下,这只眼角膜呈现半透明的晶状,透过它,能看到淡棕色的虹膜,分辨出虹膜正中黑色瞳孔的轮廓。它也曾帮助张子丽老人看清了女儿的相貌,让她人生中最后的 9 年,得以欣赏生活中的五颜六色。而它最初的主人,是黑龙江阿城市的记者闫阿红。这只眼角膜,曾陪着那位年轻的女记者,看望过阿什河畔三个无家可归的儿童和收养他们的家庭、偷拍过街头算命摊位和市井百态、看到过阿城知名泥塑艺术家丁敏安。它直面摄影机镜头、采访对象、观众将近十年,直至闫阿红生命划上句号,年仅 34 岁。但这只眼角膜的生命,没有就此结束。准确地说,它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把能看见光明的眼睛,捐给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让他们享受光明,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儿啊。”躺在病床上的闫阿红,已经瘦得看不出结婚照上的漂亮,但目光明亮。临终前,这只曾经很少流泪的眼睛,最后一次堆满了泪水。闫阿红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履行了眼角膜捐赠的人。在她去世 9 个小时后,她的一只眼角膜为 72 岁张子丽的左眼带来光明。9 年后,同样是这只眼角膜,又为丁凤芹的世界抹去灰暗。“一只眼角膜移植两次,这在全国都是首例,在世界上恐怕也罕见。”黑龙江眼库的岳超英大夫回忆,当从张子丽的遗体上取下这枚眼角膜时,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污染,她们不得不把整枚眼球都取了出来,就像之前从闫阿红那里取下时一样。当时在场的的几位医生,都不确定,已经被移植过一次的角膜,是否能第二次被移植。最后“拍板定案”的是哈医大一院眼科分院的刘平院长,他也是两次为这只眼角膜进行移植手术的医生。如今,这只坚韧的、周围还带着 16 条缝合黑线的眼角膜,给家住七台河市勃利县振兴村的农妇丁凤芹带来了光明。这被视为“眼科医学史上的奇迹”。这位在灰雾中摸索了五十余年的老人,打小儿就“闹眼睛”。角膜炎摧毁了她的视力,五十多年来,在她眼前 20 厘米处,用手比划一个数字,她完全无法看清究竟有几根手指。2024 年 11 月 12 日的上午,坐在眼科医院的暗室里,缠在丁凤芹头上的白色布条,被人一圈一圈地拆下来,纱布快掉下来的那一瞬间,丁凤芹感到“有点害怕”,不敢立即“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