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写作 20 世纪 20 年代初诞生于西方报界,是与现代报刊伴生的一类文体。假如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刊发于文艺副刊的杂文视为专栏写作的一种,那么我国的专栏写作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专栏写作始终以新闻评论为基本形态,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在题材上有所拓展和突破。新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介的迅速崛起,媒体协作、互动的增强,我国的专栏写作迅速呈现出跨媒体形态:专栏作家同时在多种媒体上开辟专栏,伴以专栏文章结集出版,传统专栏写作的基本特征被不断打破。于是,跨媒体语境下专栏何以继续称为专栏,其形态、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成为我们有必要考察的一个问题。所谓跨媒体,是指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传播相同内容的一种传播形态,它是媒介传播进展到一定程度的必定结果。跨媒体一般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同一信息在不同媒介间的交叉整合,一是媒介间合作共生、互动协调。我国的跨媒体传播出现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 阳光卫视 与 新浪网 的合作为肇始。新世纪以来,随着媒介技术的进展,新媒体不断涌现,我国媒体间的联动和融合日益频繁,跨媒体逐步成为传播领域的新常态。将报刊视为专栏写作的传统媒介,目前我国专栏写作的跨媒体形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三是专栏文章结集出版。成功的专栏往往有相对稳定而庞大的读者群,对于出版社来说,将好的专栏文章结集出版,就意味着稳定的市场份额和不菲的经济收入,因此,近年的专栏文章结集出版非常普遍:一位专栏作家的文章选集,一个刊物某一时段专栏文章的集合,同领域多位专栏作家作品的精选等。结集出版意味着传统专栏延续、间断的局部阅读转变为集中的整体阅读,其改变趋势与基于手机的专栏阅读正相反。2024 年秋季上线的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就是根据专栏作家安东尼的真实生活和专栏文章改编,从拒绝标点符号,读起来需颇费一番功夫的小清新网文,到主人公突出,叙事明确的纪实风电影,大跨度的改编为专栏写作跨媒体形态增添了新的注脚。 (责任编辑 李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