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养生的科学解读《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养生的总纲历代对养生理论和方法的讨论都离不开《黄帝内经》这一总纲,《素问篇》之《上古天真论》,开宗明义说明了养生之道,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黄帝和其老师岐伯的一段对话中,岐伯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初读这段话,感到震惊。两千多年前的对话竟然如此切中今人时弊!对比其他著作反复研读,认为《黄帝内经》实为中华传统养生之纲要。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有关养生的医、道、释、儒四大体系,文献浩如烟海,其经典著作至少也有几十种,纵观历代甚至包括现代的养生理论,原那么上讲并没有超越《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究竟提出了哪些养生规律呢我用了“四个四”来说明。一、养生“四要素”《上古天真论》指出,只有做到“德全不危”才能“度百岁而不衰”;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明确了养生先养德和兼顾形体精神的全面养生观。现代人可理解为以下四个根本方面。一是生态养生。“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懂得自然规律的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昼夜变换、四季轮回的节气、潮汐、气候等变化安排生产、生活与作息。后文还特别强调了顺从阴阳变化自然规律的养生根本原那么。二是饮食养生。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但要节制饮食,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和节气的和谐。后文还提出“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养生思想,批判了“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嗜好。值得反思的是这个批判也适用于现代之人。三是时序养生。劳作休闲、生活作息必须遵循时序变化安排,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克服“以妄为常”的流弊,现代人应懂得脏腑的工作规律,认识日夜颠倒、逆时作息对健康的损害。四是房事养生。节制人欲,指出“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是养生大忌。二、健康人生“四标准”《黄帝内经》揭示,健康人生即简单人生,提出以下四个标准。1,不妄想,从而心情舒服、平静安祥,工作虽然辛苦却不感到疲倦和厌恶,对生活感到满足;2,不挑剔饮食,不讲究服饰,高欢乐兴过自己的日子;3,不艳羡或嫉妒别人升迁发财,不为五光十色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