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1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 1912 年 1 月 9 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他首先发布了几个教育改革令,继之着手对封建主义教育进行全面改革,主要有: 1.颁布新的教育宗旨 2.制定学制系统 3.改革课程 4.改革教学原则和方法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二、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学前教育思潮 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与传播 (一)清末学前教育的引进 1、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 2、传教士输入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二)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传播 (三)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 (四)杜威有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二、学前教育思潮的勃兴 (一)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二)儿童公育思潮 蔡元培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特点论述儿童公育的必要;他们从不同角度说明儿童公育的必要。 第一,从教育的特别职能看,儿童需要公育。第二,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第三,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公育的必要性 (三)平民化幼儿教育思潮 第三节 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行 关于幼稚教育总目标,“标准”指出: (一)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二)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 (三)培育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 (四)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的基础是幼稚园制度确定以后幼稚园数量上的较大进展和实验活动的开展,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因此,它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 二、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进展 (一)厦门集美幼稚园。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于 1919 年 2 月 21 日在厦门集美学校内成立,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招收幼儿百余名,聘请陈淑华为主任。 (二)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创办于 1919 年,在该小学的“杜威院”内。招收 3—6 岁的儿童,均为南京高等师范工作人员子弟。 (三)北京香山慈幼院。这是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正式成立于 1919 年。其前身为慈幼局,主要收容无家可归和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局长是天主教徒英敛之。 (四)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