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法史学的起源一、社会根底:源自社会剧变和工人运动的激发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后到 1911 年辛亥革命前的 70 年,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化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之前两千年的变化之和,“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入量急剧增加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根底,为中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史学诞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对象鸦片战争前,以英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入规模一直较小。据统计,年进口总值不过 1000 万两左右。造成进口值很小的原因之一,是这些进口商品除鸦片外主要是毛织品、金属制品和棉花等物,与宽阔居民日常生活关系不大;第二,由于税收高和其他附加费用较多,从西方国家输入的商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鸦片战争之后情况突变。首先是通过不平等的《江宁条约》及其附约的规定,税收大大降低,商品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必定大为下降。其次,由于英国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其中尤以棉纺织品的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第三,资产阶级的倾销政策,也是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以上三个因素,就决定了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幅增强,商品输入量急剧增加。2.中国个体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大量破产动摇了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为中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史学的诞生提供了调整和讨论的依据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开始全面走进清朝百姓的日常生活,同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根底上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小商品生产者进行全面较量。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沿海地区土制纺织品遇到国外价格低廉同类商品的强有力竞争,很快就溃不成军。3.中国工人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权利意识日渐觉醒为中国劳动法和劳动法史学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内涵由于种种不堪忍受的剥削与压迫,中国工人阶级还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掀起了对抗斗争。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压迫,工人们展开了屡次的斗争。斗争一般是由于封建把头克扣工资、厂主企图延长劳动时间、外国工程师、工头、监工欺压工人等等原因而引起的。这种斗争在 19 世纪末年发生了十余次,20 世纪初年达数十次。所有这些斗争,都带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正在形成中的中国工人阶级,首先不得不对抗那些不把工人当人的帝国主义分子和封建势力,为维护自身的人身自由和免受人身损害而奋斗,还来不及更进一步提出改善经济生活和民主待遇的更高要求。辛亥革命后,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