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0)要点一、前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易发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显著攀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以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关注女性,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度不足。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不低,但其诊断和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女性,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度以及诊断和治疗水平亟需提高。二、男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一)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由于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认知不足,且各级临床医师对男性骨质疏松症重视不够,致使男性骨质疏松症就诊率、骨密度检测率以及诊断和治疗率均非常低。(二)男性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影响因素1. 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1) 骨骼的性别差异:(2) 增龄与激素水平降低:(3) 遗传因素:(4) 负荷与肌肉:(5) 继发因素:2. 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1)不可控因素:种族(白种或黄种人)、高龄(>70 岁)、既往脆性骨折史(特别是髋部、腕部和椎体)、父亲或母亲有髋部脆性骨折史。(2)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过量饮酒等。50〜69 岁低体重(BMI<20kg/m2),本重降低(较健康成年人或近期体重减少>10%),缺乏体力活动,肌少症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症、雄激素抵抗综合征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抗雄激素药物(如:非那雄安)等。三、男性骨质疏松症实验室检查1. 一般项目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血清蛋白电泳,尿钙、尿磷、尿肌酐等,25 羟维生素 D(25(OH)D)、甲状旁腺素(PTH)水平。2. 性激素检测:⑴雄激素(睾酮/游离睾酮)、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游离睾酮可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促进成骨功能、抑制破骨活性,直接影响骨代谢;FSH 可刺激免疫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吸收。⑵雌激素:男性体内的雌激素是由睾酮通过芳香化酶转化而来,对骨骼发挥作用。3. 骨转换标志物(BTMs)检测:4. 特殊检查项目: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性腺激素、血清催乳素、甲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