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剂量学放射治疗治愈率为 18%手术治愈率为 22%大约 2/3 的肿瘤患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出于不同目的需要放射治疗,根治性放射治疗可以是单一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分为:根治性姑息性1895 年德国伦琴发现 X 线1896 年居里夫人、贝克勒尔发现镭以上两种射线源的发现标志使用射线放射肿瘤的开始1922 年第一台深部 X 线机按放射源位于肿瘤的位置,将放射治疗照射方式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放射源位于患者体外,在体外距体表一定距离处放出射线并穿过人体,进行照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固定源皮距照射和等中心照射(固定源轴距照射)内照射治疗亦称近距离治疗,是将封闭的放射源送到腔内,管内组织间进行照射治疗。带电粒子:电子、质子、a 粒子f辐射:电离辐射{直接电离辐射}{间接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不带电粒子的辐射:光子、中子弹性碰撞:没有能量损失非弹性碰撞:有能量损失X(Y)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半价层(HVL):为 X(Y)射线穿过物质强度衰减到其初始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吸收体的厚度。X(Y)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本质:X(Y)光子与自由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电子对效应等。(HVL)r=1/2=0.05nn=ln20/ln2=4.32全挡时要求使得原射线的穿射量超过 5%照射量:表征 X 射线和 Y 射线在关心的体积内用于电离空气的能量。适用介质:空气适用辐射类型:X(Y)射线辐射吸收剂量:表征任何辐射在所关心的体积内被物质吸收的能量。适用介质:任何介质适用辐射类型:任何类型和能量的电离辐射比释动能:表征非带电粒子在所关心的体积内交给带电粒子的能量。适用介质:任何介质适用辐射类型:非带电粒子辐射标准体膜:长宽高分别为 30cm 的立方体水模。剂量测量方法:实验室使用:量热法、化学剂量法现场应用:电离室、半导体剂量计、胶片法、热释光法是被国际权威机构和国家监督部门确定的、用于放射治疗剂量校准和日常监测的主要方法。X 射线的产生产生 X 射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有适当的障碍物阻止电子运动--阳极靶阳极靶的作用是用以阻挡高速电子流,使其所具有的能量部分转变成 X 射线的能量。要获得高速电子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首先要有一个由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用以加速电子,使之获得足够大的动能。(2)其次是要有一个高真空度的空间,以保证高速电子流免受空气分子的阻挡而降低能量,同时又保证灯丝不致因氧化而被烧毁。X 射线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