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VIP专享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平衡针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平衡针灸”学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基石,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和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在体表的特定靶点,间接地依靠病人自身的调节机制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平衡的目的,从速缓解症状。二、适应症(一)运动系统腰腿痛、扭伤、挫伤、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落枕、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背痛。(二)神经系统眩晕、头痛、面瘫、面肌痉挛、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脑血管痉挛、失眠、癔症、癫痫、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鸣。(三)心血管系统心绞痛、高血压、冠心病。(四)消化系统膈肌痉挛、胃下垂、胃痉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胆囊炎、肝炎、前列腺炎、便秘。(五)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六)其他糖尿病、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色素沉着、月经失调、牙痛、假性近视、白内障、痔疮、急性乳腺炎、疲劳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子宫脱垂。三、禁忌症(一)具有严重内脏疾病患者。(二)具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三)精神过于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四)婴儿颅骨囟门未闭、局部病灶不宜针刺。四、操作流程(一)用物准备75%酒精溶液用于针具、皮肤针刺部位和操作者手指的常规消毒,针具规格直径 0.32 毫米,长 20-40 毫米毫针。(二)针具选择根据不同病情、针刺部位及手法,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三)体位一般不受限制,为防止晕针最好采用坐位或者卧位。(四)针刺手法快进快出,三秒钟之内完成针刺过程,一般不留针,以刺激相关神经束为主。1、直刺法:垂直进针方法,针刺时针体与皮肤呈 90 度直角。针刺定位要求高,一次扎到要求的深度,针刺透皮感觉轻微。适用于局限性、定位性和深部疾病治疗。2、斜刺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 15-45 度角。较直刺广泛,灵活度大,刺激穴位较多,有利于埋针固定针体,加强刺激量。五、注意事项(一)当针刺伤血管时,病人会有烧灼痛样感觉。起针时,要用干棉球轻压揉按针眼。(二)极个别患者畏针,或体质虚弱,如针刺手法过强,也有晕针现象。对于晕针患者,一般予卧位,休息一下即会好转。(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针刺穴位应进行常规消毒,1 人 1 穴 1 针,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四)凡留针治疗者,术者不得离开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