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美教育差异中国重培优美国善补差

中美教育差异中国重培优美国善补差_第1页
1/1
中美教育差异:中国重培优 美国善补差据国际在线报道,我读讨论生时的导师复旦大学张伟然教授,去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讨论,顺便把读初三的儿子张吾南带到波士顿贝尔蒙特高中,如今一学期读完,张吾南感受颇深,算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我最感慨的是美国高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个性化照顾。张吾南介绍,“在美国上课,最大的感觉就是慢。我现在学的东西在国内一年前甚至更早就学过了。老师通常会等 90%以上的学生懂了以后才会继续讲,有时会在一个问题上花大半节课。我感觉美国的学习是鼓舞性的学习,很少批判学生。他们似乎觉得,人生下来是什么都不懂的,懂了值得鼓舞,不懂才是正常的。即便学生问的问题老师几秒钟前刚说过一遍,老师也很少生气。〞但对于大段的英文阅读,张吾南觉得有些吃力,为此老师又建议他同时上 Englishas SecondLanguage 课。学校专门在图书馆找了一个房间,让一些英语程度不高的同学一起上ESL 课,这也是免费的。这些学生一起聊天、讨论、做作业,老师在一旁办公,有问题可随时去问。看看,这就是美国高中的按需教育,学生的英语不理想,需要补习提高,学校就专门为这些学生开小灶补习。在中国,这样的任务都交给了补习机构,学校的老师很少如此。说到中美教育的差异,我觉得在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上,就存在差异。因材施教,早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可现在能留下几分不得而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现在的高中教育已经被高考〔微博〕绑架,学生已经成为分数的奴隶,从学生到老师,到校长,乃至教育局长都被绑在考试排名这样的战车上,因为评价体系就是这样的,高考考得不理想,老师没奖金,校长没面子,局长挨批判。在美国,学生听不懂,没关系,再讲一遍,中国的老师何时才有这样的耐心。教育改革,实施素养教育等等口号,每年都喊,领导似乎一年比一年重视,可具体到了高中,还是换汤不换药,根本之处就在于教育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假如再深化一层,那么是教育部门对教育管得太死,使得教育失去了活力,变成了附庸。按说,中美教育的这些差异,教育部门的领导或者专家早就知道,因为去美国考察教育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为什么就无法改革呢?根在顶层,假如在顶层没有改革,下面就没法改革。所以,改革应当首先从教育部做起,假设教育部不彻底改革,中美教育的差距还会拉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美教育差异中国重培优美国善补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