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代背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代背景_第1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代背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代背景 【篇一】 二十世纪初的清政府是软弱无能的,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由于腐败无能,一再妥协退让,先后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既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又不敢得罪外国洋人,在制止双方的冲突中没有做不到公正,又没有约束力,致使矛盾升级,酿成大祸。假如清政府是强有力的政府,首先是外国宗教势力是不跟轻视清政府和中国人的,也不敢为非作歹的,因为清政府会对为非作歹者绳之以法。但是,清政府是惧怕外国洋人的,所以造成洋人和二毛子横行霸道、欺凌百姓,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其次,正因为官府的不公及不作为,激起民众的不满,对外国洋势力的愤恨,日积月累,导致暴力发生。清政府先是弹压不住,后是利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打仗,最后又是出卖义和团,一错再错,差点葬送了中国 【篇二】 1910 年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伯父的一句“中华不振”让在模范学校读书的周恩来感到疑惑不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来到了灯红酒绿、喧闹非凡的外国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里吵嚷。原来是那些耀武扬威的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得意扬扬的外国肇事者,反而训斥中国妇女。于是周恩来在心里立下了振兴中华的理想。 【篇三】 1910 年夏,12 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雄伟志向。 1912 年 10 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进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 岁的周恩来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1917年,19 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