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夯实和谐社会组织思考党的*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这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化和拓展固本强基工程,不断赋予固本强基新内涵和新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基层的重心更稳、基础更牢,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战斗堡垒。要着力做到“五围绕五打牢”:一、围绕建设和谐新农村,以“四个抓”打牢农村党组织根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做到“四个抓”:一抓优秀人才选拔。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真正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二抓队伍素质提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三抓示范点培植。要继续抓好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加大XX县区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培植“可看、可听、可学”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四抓和谐工作机制建设。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和有关部门挂钩帮扶责任,大力整顿和帮扶后进村党支部,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切实构建基层两委和谐的机制、干群和谐的机制、不同利益群体和谐的机制。二、围绕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以推进“十个有”打牢社区党组织根基。要抓住当前全市正大力推进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整合党建资源,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与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互融互动,打牢社区党组织根基。要做到“十个有”:一是有一个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以“双联双建”为载体,选准用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头羊,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二是有一支先锋模范作用强的党员队伍。要以“双争双第1页共4页促”为载体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促使党员与群众感情和谐交融、党员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三是有一个达标的办公场所。通过新建、购买、置换、调剂等方式,解决无房、危房和比较困难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四是有一个党员教育管理中心。在街道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在社区建设流动党员登记站和在职党员联络站,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五是有一支党群联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要建立一支以党员、团员为骨干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困难群众,参与社会公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六是有一个党群联欢的社区文化阵地。要加强街道、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促使每个社区有一个图书阅览室。七是有一个党群共创的文明卫生环境。要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加环境建设活动,共同创建安全文明社区。八是有一套健全的社区党建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报告制度、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挂钩制度、党组织代表会议制度、党员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九是有一个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保障机制。要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十是有一个高效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构。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三、围绕“双赢并进”,以“六个共”打牢“两新”党组织根基。实现“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和党的建设“双赢并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增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影响力,要坚持做到“六个共”:一是组织共建。对已建立党组织但尚未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要尽快建立;对已建立群团组织尚未建立党组织的,要创造条件建立;对尚未建立党群组织又具备条件的,要同步筹建。二是纳新共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优秀青年职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队伍共管。要加强“两新”组织党群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主要负责人。四是资源共享。要积极争取企业主支持,建立健全“三室二队一栏”,实现人力、活动、学习资源共享。五是活动共搞。把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与群团组织开展技术创新、劳动竞赛等活动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