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 请看各地饺子形状内容提要: 饺子是重要食品之一,除夕吃,正月初一、初五也吃,这三天吃饺子讲法不太一样。 导语: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进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之义。” 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不太一样。除夕吃的饺子必须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初一(即除夕 12 点到 1 点)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 春节第一餐又与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祈盼平安、祝福吉祥、寄予情思紧紧连在一起。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饮食文化也千奇百怪,丰富多彩。如江浙人喜甜、湘川人吃辣、西北人爱醋、东北人偏重咸,风俗口味各异,尤其是新年第一餐更是丰富多彩。 “金丝穿元宝”。北京人新年第一餐,家家吃饺子煮面,名“金丝穿元宝”,也叫“银钱吊金龟”,盖因饺子太像元宝了,子夜时饺子煮熟了捞食,谓之“捞元宝”,而且是今年捞到明年,还不发大财?即便贫寒之家,年夜饭也非要买点白面割点肉,吃上顿饺子不可。 “请吉症安,万事如意”。黑龙江多数地区新年首餐都吃“陈年饺子”。旧年腊月二十六日这天,户户都擀比桌面还大的面皮,再用小碗口扣成圆形或剪成方形的饺子皮,以早已备好的馅料包成饺子,放入油锅煎好;吃纯白年糕的,寓意新年全家大小都“请吉症安,万事如意”。 “百好如意,得金得银”。湖北团风人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主要劳力吃鸡爪,意味“新的一年能抓财”;有的希望后生吃鸡翅膀,寓意“展翅高飞”;当家人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爱国诗人屈原的家乡,新年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藕,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吃鸡蛋,叫“石滚蛋”,吃了“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三个煮得很嫩、透过蛋白能看到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镀银”,“得金得银”。天门干一镇、汉川田二河镇一带,要吃几个“汤圆”,意即新的一年都能得“宝”。“生活甜美,年比年高”。 在山东齐鲁大地,孔府年节活动中最喧闹的场面是“蒸壮”,“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