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鹿官方网站的介绍: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品牌价值达 149.07 亿元。149.07 亿元,用了半个世纪的积累。然而让这 149.07 亿元变成零甚至负数,只用了半年时间,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轰然倒地,并且让蒙牛、伊利两大中国奶业巨头深陷其中,更是让中国奶业遭到重创,也让对中国奶业不断蚕食的国际品牌找到了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虽然这次因三鹿而引发的 三聚氰胺 事件让一些国际品牌也难逃恶运。但让我陷入深深思考和痛楚的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是国内品牌?而在国内销售的绝大多数国际品牌却真金不怕火炼呢?这不难看出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整体素养的差距。为什么可口可乐、惠氏等国际品牌能够百年基业长青?为什么秦池、三株等中国品牌却是过眼烟云?中国品牌迈向国际品牌之巅峰还有多少路要走?但是,本次乳业危机背后隐藏的更大危机是心理恐惧,是对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毒奶粉、毒牛奶事件,已经让消费者的对中国品牌产生强烈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原来信任名牌、信权威、信专家,现在唯一信得过的就只剩自己了!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根本的差距是什么?是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好象是,但这不是根本的差距,笔者认为根本的差距就是对消费者的态度!还是米卢先生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其实三鹿对消费者的态度冷漠并不是中国品牌中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早在 2024 年就因为大批同仁堂的忠实消费者在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后,出现夜间尿量比白天多的现象,并有口渴、乏力、贫血、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医院诊断结果为马兜铃酸肾病。后来他们发现,龙胆泻肝丸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关木通即含有可导致肾病的马兜铃酸。20 多位患者集聚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准备联名起诉拥有 335——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在得知患者准备集体起诉后,同仁堂方面认为自己早于 2000 年就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了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病的情况,并于 2001 年下半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用不含马兜铃酸成分的木通代替关木通;而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仅仅要求企业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作出报告,并没有规定其他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从这个角度讲,同仁堂已经对患者尽责了。从法律上同仁堂似乎没有错,它不需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可从道义上、情理上,同仁堂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也许同仁堂说得没错,药是同仁堂的药,而且同仁堂也承认里面含有可导致肾病的成分,不说别的,对受害者表示解决问题的诚意,并尽快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