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域下的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小学生阅读名著往往只停留在“浅碎滑行”的层面上,而没有真正地对名著进行“深度耕犁”。老师可以运用深层潜入、分析比较、动态表现等“名著深读”的策略,引领学生“沉潜”到名著中,以此获得经典文化的浸润,提升阅读素养。【关键词】名著深读 内涵 意义 实践路径一、归纳:让知识走向深厚阅读名著是以增进学生文本理解、获得阅读素养进展为目标的,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进行系统化的阅读。在高年段的名著阅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如写法上相似、主人公相同、内容相通等方面,搜集不同的文章或名著片段,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组块”,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如阅读《三打白骨精》时,围绕“四大名著中有许多含有‘三’的故事”这一主题,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四大名著中还有哪些含有“三”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内心对名著的体验也就变得更为丰富了。高年级的学生虽然都已经养成了默读的习惯,但我们仍可以进行“可视化”的操作,就是将学生在阅读中猎取的信息以目录、表格、卡片等形式立体、直观地呈现出来。将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图解式引导的一种方式。在沟通《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笔者借助表格(如下表),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以表格为支架,能集中呈现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表现。经历“深化阅读——绘制表格——提炼语言——填写表格——比较分析”这一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概括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在阅读名著时,老师可以引導学生在深化阅读人物故事、全面评价人物的基础上,为书中的人物设计“人物名片”,以展示名著中的人物风采。阅读《西游记》时,笔者指导学生用名片的形式来概括、评价主要人物形象。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系列人物名片,从“单一”走向“多面”,从“个体”走向“类群”。二、比较:让思维走向深刻比较的过程也是儿童思维向纵深处进展的过程。比较阅读的一般流程是:选取文本,确定比较点→分析比较,感悟异同→梳理,引向课外。在阅读名著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从题材、人物的不同故事、不同故事的相同写法、主人公的不同特点等方面来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在阅读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西游记》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它以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穿越时空,打通神、人、物的界限,为我们制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