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料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摘要:针对物料学课程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引入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理论与实验的融合性,对课程理论内容模块和实验内容模块进行设计;课程教学过程根据“讲、听、做、学”的流程,在实验操作中渗入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见证其应用,使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既能有效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又能培育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键词:物料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一体化农业物料学是应用近现代物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讨论农业物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各个物理因子和生物特性相互作用的一门边缘性学科[1]。作为农业工程学科的基础,农业物料学已经成为农业高校农机化专业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育学生掌握利用相关技术测试常见固体和液体农业物料物理特性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农业物料学涉及农学、生物学、机械力学、流体力学、电学、光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知识领域广,学科交叉,给该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加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物料学的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对该课程进行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1.课程知识结构设计1.1 农业物料学讨论对象及特征农业物料学的讨论对象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和处理所面对的植物物料和动物物料及其半成品和成品,如谷物种子、果蔬类、油类、肉、蛋、奶等,按存在状态可分为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农业固体物料的结构形式表现出多样性,它们以块状、散粒体、粉状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内在品质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材质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农业液体物料作为连续介质,因其黏性不同而具有复杂的流动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1.2 理论模块设计农业物料学所讨论的内容是基于农业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检测的机械装备和系统的设计需求,利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来讨论各类农业物料基本物理参数、力学、光学及电学特性[2]。遵循主次分明、突出重点的原则,具体理论教学内容包括物料的基本物理参数(如形状、尺寸、体积、密度、孔隙度、表面积、比表面积、含水率等)的表达形式和测试方法、黏弹性物料的流变模型及应力松弛和蠕变理论、液体物料的黏度及液体物料流体阻力特性、散粒物料的内外摩擦力学特性及空气动力学特性、农业物料的换热理论及干燥理论、农业物料的介电特性和导电特性、农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