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张大千童年的音韵启蒙【摘要】张大千杰出的文化艺术成就与他早年的生活环境及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分不开。在张大千成长过程中,其家人在他的艺术启蒙教育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兄长张文修给他带来了音韵上的启蒙,嫂子罗正明的儿歌进一步提升了张大千的音乐修养。张大千成长的川南地区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也滋养了张大千的艺术情怀。【关键词】张大千童年时代音韵启蒙张大千先生早年在四川内江度过,母亲曾氏与姐姐琼枝在他的艺术启蒙教育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幼年的张大千由大他十岁的嫂子罗正明看护,罗氏会唱很多朴实无华的民间儿歌、童谣,这深深地影响着张大千。在早年的家庭教育和学堂教育中,兄长张善子、张文修对张大千的古典诗词、音律音韵启蒙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以四哥张文修的影响更大。这里,我们对张大千童年文化情境中的乐学意向略作叙事分析,以期探寻张大千先生音乐修养的建树之路。兄长为师传古训,音韵启蒙在童年在张大千先生的启蒙教育中,他的秀才四哥张文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张文修作为远近闻名的分子,不仅精通古代汉语,也通晓音律绘画艺术,更理解文化与艺术之间的深层互联。作为大千先生的启蒙老师,他曾对幼小的大千讲: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注重文化功底与笔墨根基,目不识丁、胸无点墨充其量只能成个画匠。四哥的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中国画的这种认识几乎成了大千先生后来教育弟子的口头禅。中国古代启蒙教育最初的读物主要有《小儿语》、《三字经》、《百家姓》、《子弟规》、《千家诗》、《朱子家训》、《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张文修对张大千先生幼年的教育就是从诵读、解释这些书经开始的。这些启蒙读物中的诗句押韵合辙,琅琅上口,读来婉转悠扬,韵味无穷。幼年的张大千读来竟然手不释卷,异常勤奋。张大千先生从他四哥那里受到的有声有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受益终生,无论是在知识性上,还是在汉语音韵应用规律给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都是不可限量的,尤其是对他今后诗词的创作中韵辙的设计上,影响深远。长嫂似母常相伴,优美民谣育大千张大千先生的幼年时期,有幸遇到了一位勤快贤良的嫂子,那就是他的三嫂罗正明。罗正明长大千十岁,内江城内人,出身贫寒,幼年的张大千多由她照料。从张大千幼年所处的音乐环境看,张大千先生的幼年是在罗正明优美的儿歌声中度过的。罗正明是地地道道的下层百姓的女儿,其所唱儿歌自然是最朴素的中国民间音乐形态之一。推而广之,张大千...